如何用电影来炒股赚钱?!这部“高分剧”有点厉害了!
朋友,你听说过冰冰和阿米尔主演的《水浒红楼梦》吗?
这部电影的出品公司是行业新贵“百传媒”,众多大导演、巨星是它的股东。“百传媒”宣布了十部新片计划,总票房预计400亿,三年之后,它还要跟美国SFX做合拍片。
《水浒红楼梦》是这家新晋电影公司推出的首部长片,投资达2亿,由票房号召力极强的冰冰和阿米尔主演,是家喻户晓的大IP,目标票房30亿!
重要的是,眼下这部大片已经开放投资,将其2亿金额拆分,以每份5万,在市面上寻找投资人,回报一年之后就能到期,票房越高,投资者赚得越多,15%封顶,保证稳赚。
你,心动了吗?
——这部噱头十足的《水浒红楼梦》,其实出自迷你港剧《东方华尔街》 ,该剧由刘德华监制,吴镇宇、张孝全、余男、张可颐主演,已在内地网站上线。
在已经释出的两集之中,张孝全饰演的韦航全套展示了如何用电影来炒股赚钱,《水浒红楼梦》就是他运作的第一部。
用股票绑定大导演和明星,并宣布多部影视计划,从而推动股价上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分别向张艺谋、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及张一白配发了1.5亿股、1亿股、1.445亿股、7500万股及1.4亿股新股的欢喜传媒。
其背后的大佬董平曾两次在香港资本市场玩“买壳、注入资产,再将公司高价抛售”的“资本游戏”。
剧中张孝全饰演的韦航兜售的生意经,亦直指资本进入电影业的浮躁:“其实你就随便找个人人都知道的演员,找个人人都知道的导演,再找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随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样不重要,拍成什么样都不重要,重点是你‘百传媒’一分钱都不用出就赚到钱。”
而这只是《东方华尔街》 两集94分钟剧情里的其中一个案例而已。
这部只有5集、每集47分钟的华语金融题材迷你剧,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严肃得有些遗世独立,以至于播出即将过半还没有太多声音。
我们的观众大多习惯于《大宅门》 、《大时代》 这样的家族商战剧,在时代变迁中去讲述商业战争,掺杂大量家庭纠纷。
《东方华尔街》 运用的是美剧的容量和节奏,却依然保有华语影视擅长的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打造古典悲剧英雄的野心,甚至是1998、2008、2018三个时空交错剪辑,老实说,太密了,也太挑观众了。
不过,精品也确实是精品,如果把它放在华语网剧阵营里去看的话——尽管它其实是福斯电影台按电影制作打造的。
金融市场上的“韭菜”们,尤其有必要看看这部剧,它可以让你进一步看清自己是怎样被收割的,尽管这并没有什么用,但至少会被吴镇宇饰演的金融教授叶抱一暖到心(仍然没有什么用),毕竟他的理想是让散户和小市民都有公平的环境去投资——问题是谁会去当那个每天把巨石推上山的西西弗斯呢?
电影资本游戏范式
赚钱只用两张票:股票和戏票
游戏的开场,是先挑选一个合适的壳。
韦航选择了十年前的报业龙头“百传媒”,其主要业务是报章杂志和网络传媒,但运营状况明显透露出改革失败的迹象。
由于韦航只是想狙击对手叶抱一,他自己并未入股,但将影视投资制作业务装入了这家上市报业公司。第一集,从缅甸回来的韦航就展示了如何在中国密缝的人情网里,迅速炒热一只股。
在见“百传媒”之前,韦航故技重施,放出了“百传媒一年之内要开拍十部电影,总票房预计400亿,三年之后要跟美国SFX合拍西片”的“新闻”,“百传媒”的股票应声上涨8个百分点。
“可是我们不懂拍电影,也没有钱。”百传媒的老板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质问。
是啊,钱怎么来呢?
“拍电影要钱吗?”韦航说。
“其实你就随便找个人人都知道的演员,找个人人都知道的导演,再找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随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样不重要,拍成什么样都不重要,重点是你‘百传媒’一分钱都不用出就赚到钱。”
“你没钱,有股票吧?这个世界股票比钱更有价值,你没有钱就把股票给导演明星,股份做片酬,百传媒现在5元一股,你半价卖给明星导演,摆明给他们捡便宜,电影大卖股票升,到时候期权合约到期,他们可以按合约卖回给百传媒,赚一倍,如果到时候股价涨过5元,他们可以直接沽货,赚得更多,总之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赚,还可以过老板瘾,如果他们答应,百传媒就从财经版炒到娱乐版,连宣传费都省了。”
然后“百传媒”向银行提交了计划,经批准后,他们开始筹划怎么卖出去。怎么卖?
韦航说,就是卖一个故事,卖一个梦想,一个横空出世的电影概念。
三天之内,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IP,在那些“X咖啡”里,发生着这样的对话:“冰冰和阿米尔都帮我拍电影?”“一年赚定15%?”“你不认识我不要紧,《水浒红楼梦》你听过吧?”“别相信我,相信市场,我们有这么多明星,你怕赚不到20亿?”
而这只是这支股票用电影“讲故事”的开端,韦航把第一部电影的票房做到30亿,到时候股价上涨,“如果你要拍续集,谁不争着给你送钱?到时候你拍到《水浒红楼梦10》都可以。”
接下来,韦航揭露了票房虚高做法:“不用搞假票房,搞些9.9元团购电影票,再送商品赠券、明星见面会,自然会有人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还不用贴钱给电影院。重点是,完全合法。”
当然,《东方华尔街》 采用的是架空背景,这座城市叫高云城,有经济发展部、立法院、财政部、金融部、证监会、卫生管理局等机构,与内地架构不同,再加上该剧的投资背景导演和编剧均来自香港,这部剧投射的应该还是香港,所以很多玩法在内地无法施展。
客观地说,在金融操盘手的眼里,这些只是资本游戏,所以韦航会有“拍成什么样都无所谓”的想法,因为资本想的只有盈亏。
但从电影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打通资本圈和娱乐圈,对于大多数优秀的中国导演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张艺谋这样致力于中国式大片的导演,由导演晋升为股东,在自己的作品上,他们将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集容量,电影制作,三个时代叙事线混剪
《东方华尔街》 硬件效果肉眼可见,视听达到了电影级,卡司演技在线且火花四溅。
但剧情让人有点懵。
第一集的主要剧情是叶抱一和韦航的各自炫技,在节奏上,它没有错,因为许多警匪剧开头也会来个大场面,一开头就把矛盾冲突给交代了。
但《东方华尔街》 第一集中间会穿插一些旧时的往事,亦没有交代两人的矛盾起因,让刚刚开始进入这个叙事节奏的观众会有些不适应。
等到第二集释出,这剧的伏线露出,三条故事线才清晰起来: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8年的经济环境。
经济术语和原理,是观剧的障碍吗?
我觉得不是,缕清了叙事节奏和人物关系后,它们倒是这个剧的趣味,因为它很认真地把那些东西给你演了出来。
比如第一集里,韦航演示了炒市、洗钱、图表派,怎样用高风险、高收益杠杆债券玩死两个仇家,叶抱一提到了联系汇率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的“政府不干预”、“让市场自动调节”。
相比国内某些水分比较大的“行业剧”,《东方华尔街》 是有干货的。
当然它也不能免俗啦,到了第二集,人物之间的矛盾纠纷开始显现。如果按照传统港剧做商战题材的做法,从人物出场到产生矛盾可能需要十几集吧。
尽管《东方华尔街》 按照美剧制作,但是还是逃不过港式情意结,还是想塞一些爱恨情仇进去,问题是十几集的小火慢炖浓缩到五集,人们能好好消化吗?
不过也不一定要以电视剧来要求它,以电影叙事习惯来说,感情只用一笔勾绘,也可以是惊鸿一瞥,恩怨只是脑海里闪回的片段,也可以刻骨铭心的。
所以这里也有一个“到底是用电影还是电视剧角度去评价它”的问题。
很有意思的是,听说《东方华尔街》 当时选角的时候,很多演员也因“电影式的电视剧”太陌生而拒绝,最现实的问题是片酬,到底是拿电视剧还是电影的片酬呢?
片方只想找电影咖,事实证明,吴镇宇、张孝全、余男对电影质感的贡献很大,而过去常常以TVB花旦出演电视剧的张可颐,亦在这部剧里,展示了“大花”的魅力。
吴镇宇的角色叶抱一有多复杂呢?
仅仅两集,他就经历了三次彻底的转变,1998年金融危机,他从“让市场自由调控”的拥趸,却被城市危机所动,希望学以致用,以个人之力救世;2008年,叶抱一组织的“股市白武士”分崩离析,他成为了学生眼中的仇家;2018年,师徒再次站在了对立面,叶抱一忠奸难辨。
《东方华尔街》 想把吴镇宇的角色打造成希腊神话中的古典式英雄。在第二集,叶抱一讲了个希腊神话故事,那个叫西西弗斯的神每天都要把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石头上了山顶之后又会滚下山脚,然后他又把石头推上山顶,周而复始。
“有些人,以为找到天使就可以解咒,让石头不再滚下来,永远在山顶上,但我不是神,我只是叶抱一,我好累,我想尽快把石头放下来。”叶抱一说。
这个类比还集中体现了这部剧要做的平衡:又想要英美的精悍,又丢不下传统的厚重。
从第一季的表现来看,这个天平说不上失衡,但没有办法做到兼顾,所以它现在只能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小众酒,没法成为一个大众爆款。但我还是挺希望它有第二季的。
本文转载自“剧能说”↓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