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的隐藏情节:群氓的胜利
一部部新版的金庸剧层出不穷,看之再骂之,成了今天的收看之道。坊间也常常议论,为什么总逮着金庸不放?其实,除了情节曲折、情感浓厚、受众甚广之外,其根本还在于故事之外,金庸这位生于著名的江南书香世家,长于华洋交汇的香港,一辈子经历了抗战、内战、父亲被处决、回国再返港、创业成功、小说爆红、儿子自缢等等,他的笔下还带有太多关于国族、过于历史、过于人性的洞见和反思。作者简介:杨殳[shū],作家。一个神经衰弱的大叔,看书,看片,吃药丸,三位一体。最大的爱好是收集古今中外药物说明书。重读《天龙八部》——金庸做过不少订正修改的“新修版”——忽然觉得这是一部直指当下的启蒙之作。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这回重读特别注意了一个隐藏角色:
这人姓群名豪,出场时一般叫做“群豪”,有时也叫做“群雄”。但凡读过金庸的都能认出这个角色——比如群豪道、群豪齐声应道、群豪心想,群豪惊呼、群豪轰然叫好、相顾失色、面面相觑以及一惊而醒,诸如此类。《天龙八部》里的群豪尤为重要,发言甚多,声势最壮。可以说有群豪,才有萧峰——群豪膜拜萧峰,冤枉萧峰,围攻萧峰,想要杀人,还想要诛心,直接酿成了聚贤庄惨案和少林寺大战两起重大群体事件,最后引发雁门关辽宋边境战争。试着梳理萧峰事件,很容易发现其中有着十分令人眼熟的发展模式——一则传言出现,很快破圈成为热点事件,群豪震惊,先声讨后围剿,扒皮的扒皮,预言的预言,事件扑朔迷离,受害人众多。有人幕后主使,有人推波助澜,有人随波逐流,有不明真相者,更有无辜牺牲者,恶人隐匿,小丑跳梁,当事人深陷泥潭,迷惘连连。最终,待到结局反转,众人再次震惊,一切竟源自某个人散布的谣言。但此时悲剧已然发生,朝廷也对此事定了调。如果试着像读鲁迅一样读《天龙八部》,不难发现金庸给我们的启示可谓用心良苦,不亚于鲁迅杂文。全冠清煽动谋反,在杏子林中开公审大会,是因为有个传言已经激起了水花:乔峰(即萧峰)是契丹人。因此即便全冠清人被制住,仍敢大声指责乔峰,说你现在还没对不起兄弟,
但很快就要干了。接着更推论出乔峰是杀人凶手——乔峰视马副帮主为眼中钉,总觉若不除去,自己的帮主之位便不安稳。依据便是他尚未完全证实的结论:乔峰是契丹胡狗。这是车轱辘推论,但符合群豪心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众所周知,讲出身的强势逻辑是群豪上纲上线的理论基础,胜在简单,但经不起细究,一细究便会走向粗暴。智光大师讲述往事,说听到契丹武士(萧峰生父)抱着妻子痛哭,心中难过,意外发现“辽狗居然也有人性,哀痛之情,似乎并不比咱们汉人来得浅”。赵钱孙则进一步修正,说辽人也是人。就有群豪代表叫了起来——辽狗凶残暴虐,胜过了毒蛇猛兽,和我汉人大不相同。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