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IMdb大PK,中美观众巅峰对决!
第十放映室
就爱瞎说大实话
《寂静之地》我们看过也写过,上映两周以来热度渐消,但有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让我一直对它保持着关注:
它在中美两国的口碑悬殊非·常·大!
直接的例子便是豆瓣评分是及格边缘的6.4,而IMDb则高达7.9。
同一部影片相差1.5分,这是超大差别的观影反馈了。
众所周知,IMDb8.0的片子已经是现象级的神片了,尤其是对于恐怖片而言。
比如去年大爆的高口碑恐怖片《小丑回魂》,其IMDb评分也才7.5,比《寂静之地》直接低了一档。
再看票房表现:
《寂静之地》4月6日在美国上映,票房击败同期的《狂暴巨兽》取得两周连冠,至今累计票房超过1.8亿美元,合11.5亿人民币。
由于其票房强劲,成为派拉蒙公司今年第一部本土票房破亿的电影,所以派拉蒙顺势敲定了《寂静之地》的续集。
而在国内,其上映19天累计票房2亿,大大低于预期。
数据截止今日,来自猫眼票房
显然,国内口碑不行,导致了票房失利。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恐怖片在中美两国遭受了如此迥异的待遇呢?
是文化差异,还是观众水平不同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
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中国观众会很在意剧情逻辑,在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因为逻辑硬伤而影响观影情绪。
比如女主在那么危险的时候生孩子:
前面冗长的铺垫后,直到生孩子开始,才把剧情推向一个高潮。
可以说生孩子这一行为比怪兽更能牵动观众的心,其效果就是把剧情推向悬疑和惊悚,然后让人提心吊胆。
这自然与中国观众对其恐怖片神作的预期不符。
而至于美国观众对它的评价很高还很买账的原因,部分网友猜测,是因为这片子新奇的设定很对美国人的胃口。
外星怪物入侵、地球末日的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拿出了他们智力、体力的最高水准跟怪兽比拼。
在此过程中,影片还着重刻画了普通家庭都会存在的日常矛盾和紧张关系。
父亲为了救孩子,甘愿牺牲自己,用生命换来了和女儿的和解,同时也启发了聋哑女儿想出对付怪兽的办法。
影片对亲情的描述是感人至深的,要战胜外来的敌人,必先克服内部的矛盾……
这与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对敌观念非常符合。
同时,艾米丽·布朗特塑造的强大的女性形象,也与美国当下盛行的女权主义不谋而合。
当然,这些分析也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
而要深究《寂静之地》口碑差异的原因,或者上升到中美两国观众电影审美情趣的探讨的话,就需要更多的案例来做个对比了。
以最能代表中美两国观众的豆瓣和IMDb为例,同一部影片打分相差悬殊的情况其实不少。
下面简单做一个盘点,不仅能惊掉你的下巴,还能得出非常有趣的一些结论。(选取分差大于1的影片,按分差从小到大倒序排列)
22楚门的世界
王老实观点:相差1分,却有天壤之别:《楚门的世界》高居豆瓣Top250第16位,却在IMDb Top250里屈居第199位,这么一比就很震惊了。
个中原因很难查考,不过IMDb8.1的片子也无疑是神作了,这从第71届奥斯卡上的情况也许可以管中窥豹。
本片获得3项提名,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虽没有获奖,但足以说明其创意和执行度获得了认可。
21变形金刚
王老实观点:这个分数并不意外,个人站豆瓣。
当年的震撼观感实在是难忘,在《阿凡达》之前,本片革新了中国人对商业大片的认识。
顺便把《变形金刚2》的对比也贴出来:
《变2》时长达到了150分钟,在节奏上拖了后腿。显然美国观众更难以忍受它在质量上的下滑。
同时,大场面的特效、爆炸镜头在当时的中国是颇受欢迎的,而在美国,观众并不喜欢爆炸贝的这一套。
20史密斯夫妇
王老实观点:乍看IMDb的评分可能会有些吃惊。国内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这部谍战动作片其实是翻拍自希区柯克1941年的一部同名爱情喜剧。
熟悉这一情况的美国观众就未必喜欢这么大变动的翻拍,并且90年代还有一部同名的美剧珠玉在前。
而国内观众对打得很爽的枪战动作戏百看不厌,更何况主演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莉还是当代好莱坞明星中较早打入中国市场的男神女神。
19碧海蓝天
王老实观点:这1.1分的落差不难解释,运动+爱情题材的影片好莱坞可多了去了,拍得好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国内,这种题材的却寥寥无几。
同时,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吕克·贝松在好莱坞,并不受主流大众所推崇。
新世纪以来,吕克·贝松就没有拿出亮眼的作品,近几年更被网友调侃为“法国王晶”。
这就尴尬了,毕竟是拍出过《杀手莱昂》的导演好吧。
18超脱
王老实观点:这部影片并未在中国大陆上映,却有接近19万人打出了8.8的高分,反观IMDb上只有6万多人打出了7.7分。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师生交流的教育题材,切中了中国观众内心的需求。我们太缺少教育题材的影片了。
关于此,还有另外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典型:
《放牛班的春天》位列豆瓣Top250第14位,但并没有入选IMDbTop250榜单。
我们并不是缺乏好老师,只是缺少同题材的好电影。
以至于我们看了这样的电影就想要这样的老师,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就幻想成为那样的学生。
17浪潮
王老实观点:同是教育题材的影片,《浪潮》的情况与上面那两部却不太一样。
《浪潮》借“独裁实验”这一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戏谑性地探讨了纳粹独裁体制的成因和土壤。
它在师生关系之上,有了更深刻的挖掘和反思。这对于曾经历过封建独裁、法西斯压迫的中国(观众)而言有着非常独特的现实意义。
16勇闯夺命岛
王老实观点:这部我站IMDb,豆瓣评分高的离谱,更有甚者吹嘘本片比《真实的谎言》还好看,慕名前往的王老实却大失所望。
这部影片是爆炸贝的早期作品,可说是集“爆炸”之大成,但全片的节奏全靠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神曲往上带,片子本身乏善可陈。
迈克尔·贝的电影很少在观感上让人看不爽的,这个就是特例。
1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王老实观点:个人觉得豆瓣略高,IMDb低了很多,起码8.5分起步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11项奥斯卡提名,赢得4项大奖,包括李安二度摘得最佳导演奖。
在世界影坛的成就和地位上,李安无疑是“华人之光”。因为他是李安,又有奥斯卡荣誉加身,所以豆瓣评分难免会有光环效应。
在实际观感上,本片也值得一个高分肯定。它讲述了一个瑰丽壮观、震撼人心的奇幻冒险故事,在3D效果上也是《阿凡达》之后,个人认为最好的。
14电锯惊魂
王老实观点:这是豆瓣Top250里排名最高的恐怖片,位列第126位,在IMDb上的7.6分也非常高了。(《小丑回魂》IMDb7.5)
这部2004年的恐怖片,其创意和情节设计着实让没有恐怖片可看的我们大开眼界。
这还是华裔导演温子仁的第二部长篇电影,高分鼓励未为不可。
13海上钢琴师
王老实观点:这是意大利大师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第二部,与第三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在豆瓣和IMDb上的分差都较大。
除了1988年的第一部《天堂电影院》豆瓣9.1,IMDb8.5,相差不大。
这三部影片都是传世经典,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触。
《天堂电影院》讲电影与人生:如果不出去走走,会以为这里就是全世界;
《海上钢琴师》讲音乐与人生: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美丽与人生:当我成熟,你已老去,美丽不是罪,只是无法触及。
一个人需要多大的世界去耕耘,需要多少时间去成长,看完这三部影片多少会有些领悟。
评分对这样的电影没有意义。
12怦然心动
王老实观点:这也是中美观众评价反差较大的一个典型,就影片成色而言,豆瓣评分有略微拔高之嫌。
讲青春爱情的影片在欧美影坛可海了去了,优秀的也不少,IMDb7.7的分数已经不低了。
而国内基本上没有此类影片,对于从小被教育不能早恋的我们而言,这种两小无猜的爱情片更加弥足珍贵。
再者,这片子的中文名《怦然心动》,翻译的实在是妙极了,加分很多。
11燃情岁月
王老实观点:这部电影我站IMDb,豆瓣8.7严重过誉。
这是一部冗长乏味的电影,狗血爱情+西部风光大片,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布拉德·皮特的颜值去看的。
10我是山姆
王老实观点:豆瓣略高,IMDb又低了,取中间吧。
最能打动中国观众的,首先是爱情,其次是亲情。
我们同样缺乏这种关注特殊群体的电影,《我是山姆》又很好地选择了父女关系去切入。
其效果便是这对父女既惹人怜爱,又给人温暖。
西恩·潘的演技,范宁的可爱,都是加分项。
9斯隆女士
王老实观点:这部影片我站豆瓣,IMDb低的过分。
《斯隆女士》剧情工整流畅,完成度高,结局反转也很漂亮。
政治+商战题材,前者是国产片的禁区,后者是国产片的短板,并且劳模姐女强人的气场和演技都摆在那儿,豆瓣高分不难理解。
IMDb7.5分,相对于影片质量而言明显是矮化了。
本片触及了美国人又爱又恨的枪支话题,部分拥枪派恶意刷一分拉低了影片的评分。
8至暗时刻
王老实观点:我个人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主要是因为加里·奥德曼神乎其技的表演。
犹记得当时排雷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小姐姐包场了。所以大致可以断定去影院看本片的应该是乔·赖特、奥德曼、丘吉尔的粉丝,要么就是战争片爱好者。
影片成色不错,粉丝给高分无可厚非。
IMDb7.4分,主要是因为美国观众把本片当战争片看,而实际上这是传记片,战争部分着墨不多。
他们对战争片的要求很高,而《至暗时刻》又匠(拿)气(奖)过(心)重(切),整体又欠些火候。
7无间道风云
王老实观点:《无间道风云》是这次盘点中,唯一的豆瓣评分比IMDb要低的电影。(今年的《黑豹》类似,豆瓣6.6,IMDb7.5,相差0.9)
理由很简单,《无间道》既是港片的里程碑,也是港片最后的辉煌。
它在中国影迷尤其是港片迷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容不得别人触(乱)碰(搞)。
哪怕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主演是小李和呆萌。
翻拍作品不可避免要跟原作相比较,美国大师级导演+国民级演员,拍出了一部二流之作,让人想高看都难。
6追随
王老实观点:虽然我是诺粉,但这部电影我站IMDb。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处女作为什么这么受热捧?因为片子确实不错,但还有其他原因。
翻一下豆瓣和IMDb的短评,就不难发现,豆瓣上清一色是在2008年以后的,而IMDb则是2008年之前的居多。
2008年是一个关键信息,那是诺兰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一战封神的时候,在中美影迷圈都是年度盛事。
当时,美国诺粉为了把《黑暗骑士》推上IMDbTop250榜首的宝座,昼夜不停地给《黑暗骑士》刷10分,并恶意给原本排第1的《教父》刷1分差评。
这一波操作把《教父》拉到了第3,让《黑暗骑士》短暂升至第1,一个月后,原本排第3的《肖申克的救赎》坐收渔翁之利,跃居第1。
慢慢地,《教父》也回升到第2,《黑暗骑士》滑至第4,然后保持这个格局至今……
而国内诺粉除了隔岸观火,只能把最新认证的“装逼利器”诺兰大神早年的片子通通找来,麻溜地过一遍。
抱着激动万分的崇拜心情,去看“神仙”的处女作,当然是一口一个“牛逼”了。
我是一个理智的诺粉
5泰坦尼克号
王老实观点:这1.4的分差,大的让人震惊,我当然是站豆瓣的,IMDb分数矮化的太多。
更可怕的是,《泰坦尼克号》在IMDb上最开始是7.0分,十几年的时间慢慢涨到现在的7.8分(好励志)。
更让人吃惊的是,它在其他评分网站上的分数也不高,比如MTC75分(百分制),烂番茄上观众评分3.3分(5分制)。
事实上,卡梅隆每次电影上映之前,都不被评论界所看好,《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上映之初都遭受了大量冷嘲热讽。
他的电影都不靠开画成绩,而是靠超强的后劲才成为票房之王。
《泰坦尼克号》上映首周末三天累计收入只有2760万美元,不及前一周公映的《惊声尖叫2》的3300万……
从这个角度上说,评分并不能代表一部电影真正的价值,花钱买票的观众何其多,上网打分的只是一小撮。
4疯狂原始人
王老实观点:我也觉得这片好看,但没想到豆瓣评分高的离谱,而IMDb低的离谱,取中间吧。
其实,豆瓣的高分挺好解释,合家欢冒险喜剧,国人正爱这口。
并且,梦工厂的合家欢,不同于迪士尼的合家欢,梦工厂的喜剧尺度更大一点。
梦工厂动画会有恶搞、讽刺,甚至是少量荤段子,这是迪士尼、皮克斯永远不会做的。
总的来说就是,梦工厂动画更接地气,更像中国本土的喜剧。
3后天
王老实观点:素有“灾难片之王”美誉的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跟吕克·贝松、迈克尔·贝一样,在中国有着不错的口碑,但在好莱坞就是另一回事了。
《后天》和《2012》都是灾难片里的佼佼者,有宏大的故事和强劲的特效。
但却在中美遭受了天壤之别的评价。
在前几年,国内观众评价一部商业大片时,特效的权重很高。
但见多识广的美国观众就不吃这一套,并且《2012》里的剧情有明显讨好中国观众的嫌疑,也被美国人诟病。
2珍珠港
王老实观点:又是爆炸贝的片子,1.7的分差着实不小,但我站豆瓣。
理由很简单,这片子好看啊,有战争大场面,有让人揪心的三角恋爱情故事。
2001年的电影,迈克尔·贝在运镜掌控、场面调度和配乐运用方面可以给国内商业片新手导演上一课了。
无奈珍珠港事件,是美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国耻,谁碰谁倒霉,恐怕就算是老斯来拍也得碰壁。
1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王老实观点:这是迄今为止两极分化最严重、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分差高达2分,评论人数更相差10多倍。
在豆瓣上可以划到优秀行列,而在IMDb则是烂片边缘。个人觉得豆瓣高了,IMDb低了,7分左右较为合理。
李安作为“华人之光”在中国影坛的美誉度很高,导致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光环效应过重。
《比利·林恩》在李安的作品序列里,属下乘之作。李安在技术上的野心,导致了本片在故事节奏上妥协让步,有失水准。
故事聚焦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士兵的内心煎熬,有反战,有反讽,也有成长之痛,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揭美国人的伤疤。
这在故事题材上,就不讨老美的好。然后口碑也不如意,直接带来了票房上的惨败,北美累计170万。
不过,美国观众倒也不是一边倒的差评,安叔最拿手的细腻的情感渲染再次得到认可,男主的表演也获得了赞赏。
但这些没能挽救这部片子。
本片全程采用120帧4K高清3D摄影机拍摄,绝对是史上画质最高,细节呈现最饱满的影片。
然而2016年上映的时候,全球仅有5家影院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放映要求。
为了适应市场,李安在3D/4K/120帧的原版之外,又重制了3D/2K/120帧、3D/2K/60帧、3D/2K/24帧等多个版本。
而绝大多数观众看到的都是3D/2K/24帧这一常规版本。也就是说李安花费巨大心力拍摄的“真正的《比利·林恩》”,基本上没能跟观众见面。
最大的遗憾便在于此,口碑票房之后,他在技术上的实验也宣告失败。
但又不能说是完全失败,看一下那几个版本,就明白3D/4K/120帧的技术有多超前了。
太超前的东西,不成功便成仁,这是常理。
对于李安这种学院派的大导演来说,能像卡梅隆这种技术狂一样去拥抱新技术,其心态眼界就跟别人不是一层次的,在整个行业上也是先驱了。
说来有趣,中美评分差异最大的一部电影,刚好出自贯通中西的李安之手。
以此作为最典型的例子,确实可以看出一些中美文化的差异。但这部影片有其特殊性。
大体上同一部影片,其豆瓣评分都要比IMDb评分高一些,只有《无间道风云》《黑豹》等极少数例外。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还是可以从两个平台的Top250看出一些端倪:
豆瓣Top250的第1名《肖申克的救赎》评分9.6,第250名《麦兜故事》评分8.5;
IMDbTop250的第1名也是《肖申克的救赎》,得分9.2,第250名《美女与野兽》则下探到了8.0。
也就是说,IMDb的打分整体上就比豆瓣要低一些,可以说美国观众更理性,要求更严格吧。
但是,很难说中美观众哪个“姿势”水平更高,因为这两个平台的Top250有大约200部是重合的,说明大家对经典影片的认可度是差不多的。
再者,本次盘点不一定齐全,肯定有缺漏,并且豆瓣和IMDb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中美两国的全部观众,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过,通过上面这20多部影片评分差异的对比,及原因的简单分析,我发现了一个老生常谈,却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首先,好莱坞类型片中非常成熟的科幻片、战争片,在当今国产片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科幻片尤甚,而战争片还有冯小刚《集结号》,林超贤《红海行动》,魏德圣《赛德克·巴莱》等撑撑场面,总体也不多。
反倒是上世纪还有许多优秀的国产战争片,如《血战台儿庄》《异域》,还有描绘三大战役的《大决战》三部曲……
其次,我们连青春爱情片也拍不好,职场、商战题材的影片有如过家家,恐怖片更成了笑话,这远不止是审查的原因。
再者,关注教育、体育、女性、儿童、特殊群体的影片,我们同样佳作寥寥。
这些都是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传媒,能够发挥其积极社会功能的一面,却少有好片出现。
最后,则是技术上的全面落后,和电影生态体系的不健全。
像李安在《比利·林恩》上作出的技术探(实)索(验),也只有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能支撑他这么玩儿。
认识差距,才能奋起!
要不了多久,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观众的需求摆在那儿,必然鞭策着国产电影的进步。
只是现在看来,仍旧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
xa02018华语片看点xa0|xa02018好莱坞看点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