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评分
为了贴近拍摄到企鹅真实的生活状态,BBC派出约五十人组成的摄影团队,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对生活在热带秘鲁的洪堡企鹅、生活在亚南极海岛上的跳岩企鹅,以及生活在寒带南极的帝企鹅进行了跟踪拍摄。不过这次剧组别出心裁,派出“特务”混入企鹅的队伍中,比如将摄像机藏入遥控企鹅体内,或干脆将摄像机伪装成一枚企鹅蛋。也因此得以在超近距离观察这群憨态可掬的小家伙超真实的生活画面。在镜头中,观众得以再次见证帝企鹅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这一壮丽而又严苛的重要阶段,见证了洪堡企鹅卖萌耍宝的各种可爱瞬间,当然也从“企鹅蛋”的视角陪同小家伙们恣意疯狂了一下。别样的视角,展现出企鹅族群不平凡的一面。rn
总体评分
《决战好味道》一开季就祭出蒙眼甄选专业与业余厨师,四位评审也将扮演导师,先品尝一匙参赛者的作品后,才知道参赛者的身分与食材。评审用按钮的方式决定参赛者能否加入自己的团队,评审看不见彼此的按钮。四位评审与参赛者碰面后,再按一个钮公布自己的选择。如果只有一位评审按钮,参赛者就加入这位评审的四人团队。如果按钮的评审不只一位,就由参赛者决定要加入哪一队。16位参赛者入选后,每集节目都有不同主题的团体与个人!rn
总体评分
rn 《寻味顺德》由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的主力团队担纲制作,《舌尖》系列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陈晓卿担任该片总顾问,《舌尖》第二季之《秘境》的导演刘硕和费牖明共同执导;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舌尖》系列片解说李立宏担任解说;国内一流的文化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美食达人组成庞大的顾问团队,为该片奉献了绝佳的创意和专业的支持。“今天是谷雨,一年前这部纪录片在顺德开始拍摄。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每天都能感受到顺德带给我们的惊喜。”刘硕和费牖明说,积累了36,000分钟的原始素材,最终精剪出150分钟的《寻味顺德》,这其间,摄制团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在三集的纪录片中,我们不仅要讲述珠三角的悠久传统,向祖先的智慧致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主题:在美食传统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他们表示,作为《舌尖》第二季的导演,创作《寻味顺德》是又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系统学习了媒体纪录片的模式化制作,真正做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纪录片国际化的规范和标准。rnrnrn
总体评分
rn Netflix美食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的六大名厨的厨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气.是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rnrn
总体评分
屈原是中国百代文章之祖,是汉文学的奠基者。屈原是一位失意的政治家,他为了追求美政而孤军奋战。屈原是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人格的典范,他有着伟大的家国情怀、持节守身的高洁品格。但由于史料缺乏,人物久远,拍摄难度极大。《屈原》摄制团队,精心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各种文献资料,紧扣屈原人生悲剧与楚国历史兴衰相互缠绕这一主线,从命运、政治、文学三个视角交叉推进,还原了战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历史现场,多角度讲述了屈原从一位贵族少年到政治家、从政治家到文学家、从文学家到诗性哲人的坎坷经历和曲折的心灵旅程,塑造出了一位高洁而纯美的殉难者形象。rnrn 全片从屈原思想、文化和人格的不同侧面入手,探讨了屈原对道德节操的完美追求、对国家美政的不懈奋斗、对文学世界的上下求索、对千秋家国的深情眷念、对宇宙真理的终极追问、对生命价值的殉道实践等六个重大主题。六集人文纪录片《屈原》,不仅用全息影像的方式向中国这位殿堂级的人物表示致敬,深刻揭示了一个殉道者悲剧背后的人生信仰,还承担起追问当下中国知识精英道德立场的重大使命。屈原及其诗歌创造,对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与精神的塑造,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重建,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rn
总体评分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rn
总体评分
rn 从海风肆虐的温岭石塘,到微风娴静的苏州园林;从崇山峻岭中的重庆酉阳,到祭神传统深厚的闽南;从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城墙,到香港最后的村庄元朗……为了找到最诱人的新年美食,《舌尖上的新年》剧组脚步遍布全国35个地点,寻访到60多种美食,拍摄了10000多分钟素材,最终85分钟的成片中呈现出24个地点的43种美食,其中,2/3的出镜美食是最资深的饕餮之徒都未必熟悉的。rnrn
总体评分
由陕西省广播电视台,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以及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联合摄制的11集大型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登陆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将从11月24日起正式开播,每晚21:59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 发现》连续播放11天,展示大汉王朝跌宕起伏的史诗故事,传播汉文化,感受汉文明。该部动画纪录片历时五年拍摄完成,是继《大秦岭》、《望长安》、《东方帝王谷》之后,陕西文化宣传又一力作。该片通过手工制作泥塑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开发利用“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技术”拍摄的编年体动画纪录片。该片集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3D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一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纪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该片采用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西汉王朝210年的兴盛与衰败。据了解,《帝陵》汉唐部分总共策划29集,此次登陆央视的是西汉部分的11集,每集40分钟。大型动画纪录片《帝陵》的策划与摄制,找到了文化资源与高科技融合的“金钥匙”,为传统文化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为陕西由文化文物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迈进辟出了蹊径。下一步他们还将从电影、图书、连环画、人物角色手工模型、地下陵墓数字博物馆、帝陵探密大型娱乐电视节目等方面进行系列开发,拓展陕西的帝陵旅游文化产业链。看点一:多种动画形式与实景拍摄融为一体
《帝陵.西汉帝陵》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了西汉王朝210年兴盛与衰败的种种原因,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历时五年,行程几千公里,拍摄了大量历史素材。该片集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3D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一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纪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看点二:知名歌手倾情演绎主题曲《千年祭》
大型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背景音乐及主题曲《千年祭》由导演张普然、音乐总监于剑飞共同创作,整片音乐格调高迈,气势恢宏。此外,知名青年歌手陈泯西倾情演绎主题曲《千年祭》。
《帝陵》汉唐部分总共策划29集,这次登陆央视《探索.发现》的是西汉部分的11集。下一步将筹资摄制《帝陵》唐部分的18集。此外,还将从电影、图书、连环画、人物角色手工模型、地下陵墓数字博物馆、帝陵探密大型娱乐电视节目等方面进行系列开发,拓展陕西的帝陵旅游文化产业链。
总体评分
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历史的国内首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开播式5日在河北唐山举行。该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央电视台拍摄,将于11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晚上黄金时段首播,连续六天播放。 rnrn 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rnrn 据了解,《大国重器》6集片名分别为《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rnrn
总体评分
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rnrn 片中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rnrn 通过现场调研rnrn 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在雾霾中采样仪一天由白色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北京每天高峰时段,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rnrn 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凭吊因雾霾而丧生的人们,拜访仍然烧壁炉的人家,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煤是可以干净的;考察因汽车尾气而污染严重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在直升机上俯瞰洛杉矶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公路边,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rnrn 通过查阅文献rnrn 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事实上在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rnrn 通过拜访各方面专家rnrn 质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中国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通过影像将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的数字具体的表达出来。rnrn 探查真相之后,用行动以尽绵薄之力:试着与施工者交涉,使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拨打举报电话12369,使楼下餐馆加装了油烟处理装置;向环保部门举报,使加油站承诺修理加油枪防挥发装置。rn
总体评分
《故宫100》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rnrn 《故宫100》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同时,首次全方位揭秘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以及如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遗忘的细节。为能准确、全面地展现故宫建筑艺术中的精彩细节,摄制组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运用了多种视觉艺术表现手段,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出新的魅力。在长达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为了捕捉晨昏不同光影下的紫禁城,在不影响故宫正常开放游览的前提下,大部分拍摄时间都选择在凌晨4点和傍晚6点以后进行。rn
总体评分
亚洲是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诞生地吗?超级科技着眼于亚洲地区最伟大的科技天才和突破性发现。本片将亚洲描述为创新的新领袖和下一个伟大发现的发生地。和我们一起探索亚洲各地的实验室,了解最新研发技术。rn
总体评分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成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它的长度甚至超越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在中国的海岸线上,世界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就有七个位于中国。rnrnrn
总体评分
rn 该片收集整理了大量雨花台烈士留下的遗书、信件、诗词和文物,为观众们讲述了烈士们生前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次对雨花台革命烈士遗物、遗书和遗迹的深度寻找,更是对烈士崇高精神世界的深入探寻。rnrn
总体评分
纪录片《在一起》真实纪录了从《魔术外传》筹备初期开始,剧组通过网络聊天、全国寻访,征集选定艾滋病感染者进入剧组参与拍摄的全过程。为了保护感染者的隐私,在整个纪录过程中,大部分未露面或经过遮挡的感染者,通过聊天记录或口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感染经历和生活现状。
总体评分
rn 《舌尖上的重庆》是一部纯公益纪录片,也是首部重庆人自己的美食微电影,由7名非职业年轻人自筹资金拍摄,由新浪免费进行推广,全面介绍重庆美食。这部微电影主要内容由小面、火锅、家常菜、江湖菜、下饭菜和小吃6大类组成,每大类一集,分六集播出。rn
总体评分
张国雄,五邑大学的教授,十年前的他还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一直偏爱历史、人文问题的研究考证,当年让他感到惊奇的景象在广东省中部的开平乡村。回想自己当时第一次走进村子的情景,走过很多地方做学术考察的张国雄就感觉到了一种异常的氛围。
总体评分
“国家相册”是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而打造的,中国照片档案馆是我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已收藏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其中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rnrn 走进中国照片档案馆,就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这里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国家相册》首次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rnrn 新华社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的第一期“胜利的日子”于2016年9月2日推出,在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等平台同步传播。
总体评分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社會經濟面貌以倍速發展,西方國家花一二百年走過的路, 內地卻濃縮在幾十年之間; 二十一世紀, 中國崛起,在國際舞台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領導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社會處處充滿機遇,人民對實現夢想充滿憧憬;然而,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的過程不一致,連帶的問題亦一併湧現,追夢的過程仍然困難重重。西部大開發,道路無限伸延,生活在草原上的族群,用影像探索現代文明如何改變家鄉;老牌國有企業糾纏在公有制的體制下,錯失改革時機,找不著出路; 溫州人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是民營經濟最蓬勃的城市,信貸危機爆發,令民企陷入困境;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曾顯赫一方,在利字當頭的現今社會裡,發明變成是噩夢的開始;八十後年青人, 敢於造夢,無懼市場風險,以青春作本錢,用創業打拚未來;新一代的地下樂隊, 在夾縫中捍衛創作空間,用音樂反映這世代的時弊。一連十二集中國故事,攝獵大地浮光,捕捉神州掠影,紀錄當下的中國。
总体评分
《走近科学》栏目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走近科学》作为主打栏目进入十套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近十年来《走近科学》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rnrnrn